有許多影響校準的周期,實驗室儀器校準,其中較主要的有:
a)測量器具的類型;
b)制造商的建議;
c)測量器具的使用場合(包括測量質量特性重要與否以及后果嚴重與否);
d)測量器具的失準情況,周期校準的合格率;
e)測量器具使用的頻次和磨損趨勢(現場操作用和監督用量具的頻次明顯不同);
f)校準成本;
g)環境條件(溫度、濕度、振動等);
h)所尋求的測量準確度。
在確定校準周期時,儀器校準設備,校準費用不可忽視,因為校準費用也是一種制約因素。在制定校準周期時,應對以下兩個基本的和相對立的原則進行權衡。
a)使用不合格測量器具的風險盡可能小;
b)保持一個1小的校準費用。
一些計量器具的使用者認為,電子儀器校準,儀器經過校準后就準確了,當校準人員向他(她)說明儀器示值超差后,總是認為計量校準就是要把儀器“校”準了才算是校準,如果儀器不準就應該“校”準了,否則對所做的校準工作不予認可,在需要簽字的確認單上不簽字,造成雙方對立。實際上計量器具使用者是錯誤地理解了校準的含義,將對儀器的超差調整與校準混淆在一起,阜陽儀器校準,因為JJF1001-2011之4.10就有明確說明,即“校準不應與測量系統的調整(常被錯誤稱為自校準)相混淆,也不應與校準的驗證相混淆”。
您好,歡迎蒞臨合肥科準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